世界的物质性及发展规律
世界的物质性与物质统一性
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
物质决定意识
意识是人脑的属性,是客观世界的主观印象
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表现在意识的起源、本质、作用上。
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
这种反作用就是意识的能动作用,具体表现在
- 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 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
- 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
- 意识具有调控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
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统一
一方面,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另一方面,只有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正确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
意识与人工智能
如今人类的意识很大程度依赖于人工智能。但正因为人工智能发展所带来的便利,人类探索物质世界的客观规律也变得更加轻松,对客观世界规律的认识也愈加深入。从这一方面来说,人的意识也在不断的发展,因而人的意识和人工智能是相互制约,相互发展的。但人的意识具有更加可观的能动创造性,具有较大的优势,因而尽管人工智能也在不断的发展,但只要人类掌握分寸,共同发展,人工智能依旧难以取代人类意识。
事物的普遍联系和变化发展
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有:对立统一规律、量变质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
对立统一规律是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
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及其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矛盾是反映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对立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
矛盾的同一性指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性质和趋势。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表现在:
1.同一性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前提
2.同一性使矛盾双方相互吸取有利于自身的因素从而相互作用得到发展
3.同一性规定着事物转化的可能和发展的趋势
矛盾的斗争性是指矛盾着的对立面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性质和趋势。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表现在:
1.矛盾双方的斗争促进矛盾双方力量的变化,为对立面的转化,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
2.矛盾双方的斗争是一种矛盾统一体向另一种矛盾统一体过渡的决定力量。
运用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原理指导实践,还要正确把握和谐对事物发展的作用,还要大力发扬斗争精神
-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及其相互关系
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之中,存在于一切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
矛盾的特殊性是指各个具体事物的矛盾,每一个矛盾的各个方面在发展的不同阶段上各有其特点。矛盾的特殊性决定了事物的不同性质。
主要矛盾是矛盾体系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性作用的矛盾。次要矛盾是矛盾体系中处于从属地位,对事物发展起次要作用的矛盾。
把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辩证关系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就是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这要求我们看问题既要全面地看,又要看主流、大势、发展趋势。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辩证统一关系。矛盾的普遍性即矛盾的共性,矛盾的特殊性即矛盾的个性。矛盾的共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矛盾的个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任何现实存在的事物都是共性和个性的有机统一。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是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各国实际相结合的哲学基础。
对立统一规律为什么是唯物辩证法体系的实质和核心
第一,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永恒发展的内在动力,从根本上回答了事物为什么会发展的问题。
第二,对立统一规律是贯穿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以及唯物辩证法基本范畴的中心线索,也是理解这些规律和范畴“钥匙”。
第三,对立统一规律提供了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矛盾分析法
量变质变规律和否定之否定规律
(一)量变质变规律
内容:事物的矛盾运动表现为量变质变及其相互转化。量变和质变是事物变化的两种基本状态和形式。量变质变的相互作用,相互转化,构成了量变质变规律。
量变是事物数量的增减和组成要素排列次序的变动,是保持事物的相对稳定性的不显著变化,体现了事物发展渐进过程的连续性。
质变是事物性质的根本变化,是事物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飞跃,体现了事物发展渐进过程和连续性的中端。
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
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任何事物的变化都有一个量变的积累过程,没有量变的积累,质变就不会发生。
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单纯的量变不会永远持续下去,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
量变和质变是相互渗透的,一方面,在总的量变中有阶段性和局部性的部分质变;另一方面,在质变过程中也有旧质在量上的收缩和新质在量上的扩张。
量变和质变是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量变引起质变,在新质的基础上,事物又开始新的量变,如此交替循环,构成事物的发展过程。量变质变规律体现了事物发展的渐进性和飞跃性的统一。
(二)否定之否定规律
事物发展过程中的肯定和否定
事物内部都存在着肯定因素和否定因素。肯定因素是维持现存事物存在的因素,否定因素是促使现存事物灭亡的因素。
辩证否定观
辩证否定观的内容:
第一,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是事物内部矛盾运动的结果。
第二,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它是旧事物向新事物的转变,是从旧质到新质的飞跃。只有经过否定,旧事物才能向新事物转变。
第三,否定是新旧事物联系的环节,新事物孕育产生于旧事物,新旧事物是通过否定环节联系起来的。
第四,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即新事物对旧事物既批判又继承,既克服其消极因素又保留其积极因素。
**与辩证否定观相对立的形而上学否定观则认为,否定是外在的否定,主观任意的否定;否定是绝对的否定,是不包含肯定的否定,这就既割断了事物的联系,又使发展中断。**它的信条是:“是就是,不是就不是;除此之外,都是鬼话。”
**坚持辩证的否定观,就要对一切事物采取科学的分析态度,要同时看到事物的肯定方面和否定方面,在肯定中看到否定,在否定中看到肯定,不能肯定一切或否定一切。**对待古代文化遗产,要批判地继承,“古为今用”,“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对待外国东西,要有选择地吸收,“洋为中用”,既不能一概拒绝,也不能全盘照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大胆地吸取人类社会包括资本主义社会所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同时对腐朽的东西给予坚决的批判。
否定之否定规律的基本内容
第一,否定之否定的含义。
事物的辩证发展过程经过第一次否定,使矛盾得到初步解决。而处于否定阶段的事物仍然具有片面性,还要经过再次否定,即否定之否定,实现对立面的统一,使矛盾得到解决。事物的辩证发展就是经过两次否定,出现**三个阶段即“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形成一个周期。其中否定之否定阶段仿佛是向原来出发点的“回复”,但这是在更高阶段的“回复”,是“扬弃”的结果。
第二,否定之否定规律的形式与内容。
事物的这种否定之否定过程,从内容上看,是自己发展自己、自己完善自己的过程;从形式上看,是螺旋式上升或波浪式前进,方向是前进上升的,道路是迂回曲折的,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前进性体现在:每一次否定都是质变,都把事物推到新阶段;每一周期都是开放的,不存在不被否定的终点。
曲折性体现在:回复性上,其中有暂时的停顿或倒退,但是经过曲折终将为事物的发展开辟道路。
第三,否定之否定规律的意义。
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方向和道路,这一原理对于人们正确认识事物发展的曲折性和前进性,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由于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我们就不能奢望什么事情都是径情直遂、一帆风顺的,要善于洞察事物发展中的各种可能性,充分估计其困难和曲折,经得起困难和挫折的考验,坚定信心,知难而上,开辟前进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