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互式系统设计
交互式设计流程
交互设计的主要框架即自顶向下开展设计,先站在一个高层次上关注用户界面和相关行为的整体结构,然后再考虑小细节的交互。
定义外形因素和输入方法
- 外形因素:考虑设计什么样的产品,考虑产品的硬件因素。例如,该产品是否需要轻便便携?是否需要在充足阳光下还要看清?
- 输入方法:即产品与用户互动的方式。取决于产品外形和人物角色的喜好与能力。
定义功能和数据元素
- 数据元素:交互产品中的基本主体,如相片、电子邮件、订单。
- 功能元素:对数据元素操作的工具以及输入或者放置数据元素的位置。
- 对于某些潜在的需求,可以使用场景剧本检验功能元素。
决定功能组合层次
利用元素分组,可以更好地在任务中和任务间来帮助促进任务角色的操作流程。分组时,应当考虑容器如何组织才能优化工作流,哪些元素是被一起使用的等。
勾画大致的设计框架
为了不被界面上某个特殊区域的细枝末节分散精力,最初阶段可以使用粗略的方块图来表达视图设计和功能组合。方块图对应窗格、控制部件,需要为其添加上标签和注解。
方块图的一个例子
构建关键情景场景剧本
关键情景场景剧本描述了人物角色最频繁使用界面的主要路径,回答了人物角色如何同产品交互的问题。必须在细节上严谨地描述每个主要交互的精确行为,并提供每个主要线路的走查。
一种方式是,使用低保真草图序列的故事板。
通过验证性的场景剧本来检查设计
验证性的场景剧本不用具备很多细节,但包含一系列“如果怎样,将怎样”的问题,如:
- 关键线路的变种场景剧本:如果不执行常规线路,将会怎样的剧本;
- 必须使用的场景剧本:例如恢复出厂设置;
- 边缘情形使用场景剧本:例如添加两个同名联系人。
交互式设计细节
情绪板:确定产品的主题色
情绪板是由能代表用户情绪的文本、元素、图片拼接而成的客观表达设计理念的方法,可以帮助定义设计中的色彩、图形、质感、构图、字体。
情绪板的制作:首先寻找与主题相关的关键词,然后进行发散联想,之后去网上查找相关图片素材,选择与色彩、图形、质感、构图、字体相关的图片,形成情绪板。最终呈现的视觉效果中,大部分元素都是来自于情绪板。
设计中的折衷
个性化和配置
用户定制功能经常可以被引入,因为人们喜欢改变周围的事物,使之适合自己。个性化设置必须简单易用;个性化设置时,应当容易撤销更改,并且应当让用户在确定之前提供预览。
本地化和国际化
在设计软件时,将软件与特定语言及地区脱钩,这样当软件移植到不同的语言及地区时,软件本身不用做内部工程上的过大改变或修正,即国际化。此外,为了更适合于“特定”地方的使用,应该另外增添特色,即本地化。国际化是泛指的设计框架,本地化是针对不同地区做出的具体调整。
审美学与实用性
一个漂亮的界面不一定就是一个好的界面。
审美和实用有时会发生冲突。例如优美的过渡动画看起来很美观,但不利于高效的使用。从交互设计角度来说,根据语义和任务因素来进行视觉组织是最重要的,视觉美学的重要性稍低。也就是说,应该先实现一个良好的基本布局,然后再在这个基础上进行改进,来实现好的美学效果。
软件设计中的考虑
与启发式规则的联系
下面几点软件设计中的考虑,与十项启发式规则有很大的联系,可以说是启发式规则的具体应用。借助启发式规则可以更好地理解这些设计中的考虑。
让软件友好和体贴
软件的文字表达应该是积极的,指令应该是清晰的,这样可以方便用户使用。 有时,多使用一些友好的用语和体贴的提示,可以进一步提高用户体验,并提高界面的美观性。
加快系统的响应时间
应当考虑充分利用程序的空闲时间来进行一些操作,以提高系统的响应时间。例如,Mac OS X 的 Spotlight
的搜索比 Windows 搜索效率高,因为它利用很多空闲时间来索引硬盘。
减轻用户的记忆负担
好的软件通过回忆用户上次的行为预测用户可能的操作,以减轻用户的记忆负担。例如,程序可以使用用户以前的设置作为默认值等。
减少用户的等待感
- 以某种形式的反馈让用户了解操作进行的进度和状态,如进度对话框。
- 以渐进方式向用户呈现处理结果,例如先加载低质量的模糊图片,然后再加载完整的图片。
- 给用户分配任务,分散用户的注意力
- 减低用户的期望值
设计好的出错信息
出错信息应当友好,而不要威胁或责备用户。出错的信息应当是对大部分用户有帮助的(语言清晰简练、去代码化)。
交互设计模式
模式就是某个情形下某个问题的解决方案。
——
模式在
几种交互设计模式有:
- 主导航模式;
- 二级导航模式;
- 轮播等组件;
- 组件库,交互设计工具等(如
ElementPlus
,Axure
等);
主导航的几种模式
简化设计策略
一本书的完成,不在它不能再加入任何内容的时候,而在不能再删去任何内容的时候。
——
一种理想主义的看法是,软件的功能越多就越强大,因此就能吸引更多用户的喜爱。然而现实中经常出现的情况是:功能越多,越难发现对用户而言真正有价值的功能,同时还可能使遗留代码变得越来越沉重,系统的维护成本越来越高。
一图看简化设计的四种策略
策略一:删除
删除是最明显的简化设计的方法。通过删去杂乱的特性,既可以使设计师专注于把重要问题解决好,又可以让用户更容易找到他们需要的功能,更加心无旁骛地完成任务。此外,衡量是否删除某一功能的核心判据是是否有价值,而不能依靠已有功能的数目、该功能已经实现的部分、实现该功能的难度等来判断。
删除的主要途径有:
- 关注核心:核心即能影响到用户日常使用体验的功能。客户更加关注基本功能的改进,而非新增功能。
- 砍掉残缺功能:不要因为沉没成本影响判断。多想想为什么要留着某个功能。
- 独立思考:要倾听客户的意见,但绝不能盲从,不要简单地因为客户要求就添加功能。
- 简化操作流程:减少用户的操作步骤,例如可以用选择框代替输入框(有时也需要反过来)。
- 删除视觉混乱:删除不必要的视觉元素,例如过多的颜色、过多的字体等。减少用户必须处理的信息,集中注意力在真正重要的地方。
- 删减文字:让文字更加简洁清晰、有说服力,不要啰嗦。
上述的几个途径中,前面的途径更加偏向功能,因此需要更加谨慎;后面的途径多为非功能的,是优化设计的方向。当然,删除不是万能的,不能删减的过多,应当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必要时可以参考十条启发式原则。
策略二:组织
组织是最快捷的简化设计方法。组织的本质就是将功能按照一定的内在逻辑进行分块,使得用户能够更容易地找到他们需要的功能。对于名词,可以按照字母顺序、时空顺序等进行组织;对于动词,可以按照任务流程、操作顺序等进行组织。可以多找一些用户,询问他们的分类标准。
组织的一些方法有:
- 利用不可见的网格来对齐:使元素对齐网格可以更好地组织页面元素,并且可以使界面美观。布局是让用户对界面满意的一大因素。
- 利用大小和位置:大的元素更重要,小的元素次之。把相似的元素应当组织到一起(参照格式塔心理学)。
- 利用分层:分层可以帮助用户更好地理解信息的关系,从而更好地找到他们需要的信息。可以眯起眼睛看能否区分不同的层次。
- 期望路径:应当站在用户的角度,考虑用户可能的操作路径,检查规划布局中的潜在问题。
策略三:隐藏
隐藏是一种低成本的简化方案。用户既不会因为不常用的功能而分散注意力,又可以在需要的时候找到这些功能。隐藏可以作为删除功能的开始,然而也需要仔细权衡要隐藏的功能。
一些隐藏的内容有:
- 隐藏功能:隐藏主流用户很少使用,但是自身需要更新的功能;还有一些特定于地区的信息,如时间、日期、汇率等。
- 隐藏细节:可以隐藏一些细节,例如对服务器进行配置的详细信息;
- 隐藏选项和偏好:应当隐藏不常用的选项和偏好,例如修改绘图应用的全局单位;
隐藏的方法有:
- 折叠:折叠可以使用户在需要的时候展开,而不会影响用户的操作,一些二级菜单也类似;
- 渐进展示:一项功能包含少数核心的供主流用户使用的控制部件,另有一些为专家级用户准备的扩展性的精确的控制部件。
- 适时出现:在合适的时机、合适的位置上显示响应的功能。例如,当用户的鼠标悬停在某个元素上时,显示该元素的详细信息。
隐藏时,应当防止不恰当的隐藏,例如隐藏了用户可能需要的功能。此外,应该对隐藏的功能进行标记,放在用户关注点内,以便用户找到。
策略四:转移
将某些功能转移到其他地方,合理分配职责。例如,可以利用移动平台和桌面平台的优势,将功能分配到不同的平台上。有时,也需要将复杂的功能留给用户,让用户自己去完成。
卡片分类法
卡片分类法
卡片分类法的进行方式很简单,首先必须准备一些大小相同的空白卡片,写上卡片的内容,这样便完成了测试前的准备工作。卡片的内容根据研究的目的而定。当研究导航时,卡片上可以写上任何可能出现在页面或应用菜单上的内容。当研究界面设计(或表格)时,可以写上界面元素(或数据项)等。
卡片分类法中的分组名称可以是用户自己定义的,也可以是研究者预先定义的。在研究过程中,用户可以自由地将卡片分组,也可以自由地将卡片从一个组中移动到另一个组中。研究者可以记录用户的行为,以便后续分析。需要注意的是,分组名称应当避免抽象、包罗万象的名称,且最终的组名之间不应有重叠。